澳
門圖庫全年免費資料大全是一份和澳門當地地理位置有關的資料,資料當中對澳門的地理環境信息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從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資源等多個方面對澳門進行解釋,借助這份資料能快速了解澳門的自然環境信息。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位于北緯2211,東經11333,在中國大陸的東南沿海部分,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西岸,和香港地區隔海相望,整個區劃北部的澳門半島與廣東省的珠海市連接,靠南地區則有氹仔、路氹城和路環這幾座島嶼組合而成的一座大島,這幾個區域現在都屬于海島市,暫時還沒有正式的名稱,澳門就由上面描述的這幾個部分組成。
境域
在2015年發布的128/2015號行政長官公告中表明,澳門特別行政區分為陸地和海上兩個部分,陸地部分主要由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和鴨涌河段兩段組成,海上部分則分為內港段、路凼航道段、澳門南部海域、東部海域、人工島和北部海域一共六個部分。

實際上隨著澳門當地的發展,陸地部分越來越緊張,沿岸填海的擴陸方式不斷增大著澳門的區域面積,1912年記錄的澳門面積是11.6平方公里,到2020年面積已經擴大到32.9平方公里,其中澳門半島的面積占到總面積的28.3%,占據最主要的部分,氹仔島占據的面積其次,達到了24.0%,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大學占據的面積就達到了1平方公里,在當年發布的國務院令當中,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海域面積被確定為85平方公里。
地質構造
在澳門的地質結構當中找到了前泥盆紀和泥盆紀的物質遺跡,確定最早的地質結構能追溯到這個時期,在澳門野外地區觀測到的出露于半山公路上的沉積巖呈現狹長的帶狀,氹仔地區北部還有露出在外的粘土質砂巖或者泥質砂巖,由此可以推斷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地質構造大致分為沖積層、海積層、殘坡積層、崩積物和人工堆積物等幾個部分,這幾種地質結構大部分都處于地表,澳門地區的大部分基巖上面都有這幾種結構。

澳門分布廣泛的巖漿巖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其中大部分都是侵入巖,還有酸性巖、基性巖脈和中酸性巖等很多種不同的巖石類型,根據地質勘測結果,澳門在地殼運動的垂向上面,主要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構造運動特點。
氣候環境
澳門屬于亞熱帶氣候,向北依靠亞洲大陸,向南則面對廣闊的熱帶海洋,冬季氣候主要受到中高緯度地區的冷性大陸高氣壓影響,盛行在當地的風帶主要是北風,冬季氣候干燥寒冷,降雨量不多,夏季則主要受到南部熱帶海洋的氣候影響,西南風占據澳門的上空,夏季氣溫比較高,濕度也很大,擁有充沛的降雨,屬于海洋性季風氣候,澳門的年平均氣溫為22.6攝氏度,在氣溫最低的月份,平均氣溫也有15.1攝氏度左右,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會有最低氣溫在5度以下的天氣,整體上呈現出冬短夏長的態勢。
地形地貌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地貌主要是低丘陵和平原,地勢整體上呈現出南高北低的態勢,澳門海拔最低的地方是南海海平面,海拔為0,最高點則是路環島的塔石塘山,達到了海拔172.4米的高度,在過去澳門曾經是廣東省的一個小島,和現在的離岸島嶼沒有太大的差別,后來在西江的沖刷作用下才漸漸形成了現在的澳門半島.

澳門的形成是在多方自然作用力的積累下才慢慢出現的,如今也已經隨著人類活動的越加頻繁而不斷擴大陸地面積,澳門有極長的海岸線,這也讓澳門成為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條件,每年從世界各地前往澳門觀光的游客也不在少數,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澳門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多丘陵的地貌雖然給當地人民的墾地種田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卻形成了獨特的地貌,種種自然植物掩映之下是蒼郁的群山,再加上適當的人類活動改造,澳門是一座擁有得天獨厚條件的城市,它的地理環境也賦予了當地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物產資源不占優勢,澳門當地發達的金融業卻為經濟注入了不竭的活力。